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志愿者精神,和谐社会呼唤志愿者精神;国家的管理者要有志愿者精神,企业的建设者要有志愿者精神,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有志愿者精神。
何为志愿北京精神?有人答:是奉献、友谊、互助,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诚然,我辈青年正当以热烈风华向世人展现力量与风采。而志愿活动,正是我们学习成长、奋斗奉献、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也许有同学认为,志愿活动是社会的事,与自己无关。但在这个风云际变的年代,我们青年一代正站在时代关口。就像爱因斯坦说过的一样:“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岁月。在奉献中,我们青少年理应自觉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彰显属于自己的青春风采。
我国大型志愿活动
上海世博会共有79965名园区志愿者,其中包括1266名国内其它省区市志愿者和204名境外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分13批次,为游客提供了129万班次、1000万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震,5.12志愿者抗震救灾一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志愿者行动。一位志愿者说:"一个看似巨大的灾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很小;13亿人民每人献出一点爱心,就会汇成一片爱的海洋。......"
志愿精神的体现
平民英雄王继才三十余年守护一座只有0.013km2的小岛,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九十多岁的白方礼老人,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连续十年夜以继日的工作,省下35万元的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新冠疫情期间,正因为有无数的"中国红"不畏危险,挺身而出,搭建起了一条条抗疫物资保障链,我国的疫情才得以被迅速有效地控制……
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过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青年,都没有如今我们身上最鲜明的时代烙印一一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基因。我们虽身处校园里,但时代与社会,离我们比我们想象中更近,而志愿活动就是我们观察时势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携各异的文化而来,我们可以于志愿活动开拓视野,友好交流;走进群众间,不同的职位不同的思想,我们可以在奉献中丰富头脑,收获智慧;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追踪前沿领域酝酿蓝图……今朝之眼界,成就明朝之高度。
放飞梦想,展翅长空!运海传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践行志愿精神,以之为垂天之羽;彰显青春风采,以之为飞云之揖,我们定能臻于至善,玉汝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