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学院办公室:89534639

学生工作办公室:89534640

89534638

重点实验室:89534290

实验室办公室:89534104

协同创新中心:80570780

信息朗读者 |《大淖记事》——19级计算机一班刘阳

2019-10-26  点击:

姓名:刘阳

班级:计算机一班

学号:1921310011

读书宣言: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记得从上小学开始,每逢假期,作业必拖至最后时刻才能勉强完成,老是开玩笑说这是假期最后的倔强,看来这次也是啦,魔咒还是留给下次打破吧。但相比之前的那些作业,我想这次无疑与时间更贴切更应景,因为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了,离开我的家乡泰兴,离开这个注定会让我充满回忆的地方。

当然了首先还是得和阅读这篇的老师同学赔个不是,并非特立独行故意不选阅读清单上的书籍,只是阅读这本书时慕地好像抓住了一位远行游子的心。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我的老乡。当然,在江苏卷中他于我确实也是一位老熟人,高考试卷,模拟试卷经常出现他的身影,相比其他作家的艰深拗口,晦涩难读,他平实朴素,委委上口的写作风格也着实“深得我心”。用江苏卷的术语来说就是委实充满“文学气息”。至于为什么是这本《大淖记事》呢?我想,是因为它让我莫名联想起了我的家乡。

用汪曾祺的话说,这里“土地肥美,人情敦厚”,古诗里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里的江南说的就是这里吧,风调雨顺,记忆中从未有过大涝大旱,连夏季一些常见的热带台风都足以让这个小镇一阵惊呼,做好万全的准备,所以今夏的“利奇马”也算让小镇的人“见了大世面”,总的来说,宜人的气候使这里不饥不寒,成为鱼米之乡,我想这也是汪曾祺笔下的人,物,地方大都平实可感,没有粗犷的棱角硌人心慌而是吴中地区的软,润,温,平。都说南方养人,我想确是如此吧。就拿他描写的大淖来说“狭长的沙洲”,“紫红色的芦芽,灰绿色的蒌蒿”,“田畴麦垄”,“牛棚水车”以及大淖两岸的住户人家。这些都是我记忆中农村的景象,是那副恬静的优美的水乡图,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坏影响皆有吧,那副景象逐渐隐没在时代的记忆里,幸好它还鲜活的跃然于纸上。

其实说到汪曾祺,不免得想起他在吃的方面的造诣,若是在读的您没有过多的了解他,请务必去尝尝高邮的咸鸭蛋,实在不行去看一下他笔下的高邮咸鸭蛋,一定让你口舌生津的,金庸先生说他是最具“中国味”的作家,我想所言不虚,他那常有中国味道的文字,将中国人的记忆和心灵,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相连接,余味悠长,回味不觉。这部书中,有关吃的情节也不少,比如描写高大头时,以非常形象的食物来描写“这个脑袋长得很好。既不是四方四楞,像一个老式的装茶叶的锡罐;也不是圆圆乎乎的像一个冬瓜,而是上额宽广,下颚微狭,有一点像一只倒放的压力。”离高邮并不远的泰兴也有许多美食,宣堡的馄饨,黄桥的烧饼,曲霞的汤包(都是泰兴的下属县)时值深夜,再想这些美食,让我颇为不舍,这些在记忆中如此美味的东西,下次品尝又是什么时候呢?

汪曾祺书中对小人物的好奇与同情让我映像深刻。在《卖蚯蚓的人》一章中有两位所谓的知识分子,展开自己不着边际的议论认为卖蚯蚓的这个老人属于低级价值,他存在的意义是构成这个社会的填充物,看到这里我不敢苟同,汪先生也给出了他的看法,“他是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他认为老人是一个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是社会的蛀虫。”。汪曾祺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善良淳朴的,勤劳和气的,这些连他自己都承认很难写入小说的人还是被他温柔地写入小说里,他的这种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让人钦佩和尊敬。

小说的特色是像一幅幅铺展开来的风俗画,跃动着秩序和自然并存于一心的人。他们热爱生活,心中又有戒律;尊重礼俗,又会打破礼俗;渴望随性生活,又不时隐忍压抑。正是这种鲜明的矛盾,展现了真实的人性,展现了民俗社会的全景,它揭开的是纯粹的人心。书中的一句话让人映像深刻:“我宁愿精精致致的过几个月,也不愿窝窝囊囊的过几年。”讲的是一个从现代角度看是一个标准的好男人,却打算在暮年离婚再娶他人的故事,这在现今的观点中都不太妥当的做法在那个年代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评论界评论汪曾祺: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正是因为他笔下描绘的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宣泄出中国人被禁锢的人性的释放。至今读来人性的自由舒展令人酣畅淋漓,回味无穷。

写到这里突然有些伤感,《大淖记事》让我更贴切的联系起了我的家乡,我却要离开她了,虽说不是永别,但也再无久初之理,高考之前一直想的是离开这里,但真要走,还是万般不舍涌向心头。“但是人就是这样一天一天,一黑夜一黑夜地长起来的。正如同庄稼,每天观察,差异也都不明显,然而他发芽了,出叶了,拔节了,孕穗了,抽穗了,灌浆了,终于成熟了。”是啊,人总要学会告别,学会接受离别,学着要慢慢成熟,慢慢长大。

谨以此篇献给泰兴,献给过去,当然也献给北京,献给未来。

关闭